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
时间:2025-09-16 来源:湖南科技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作者:陆振烟访问量:
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
Physics
专业代码:070201
执 笔 人:陆振烟
审 核 人:许 英
一、专业简介
湖南科技大学物理学专业肇始于1958年设立的原湘潭师专物理系,当年即被确定为湖南省专科重点专业,并于1987年升为本科。经过六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,本专业已经成长为具有显著教师教育特色的湖南省重点专业、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。现设有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,以及学科教学(物理)及职业技术教育硕士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;建有湖南省物理与光电创新创业教育中心、湖南省物理学新师范创新创业教育中心、湖南省物理学专业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等多个省级教学平台,基础物理实验室为湖南省普通高校基础课示范实验室。专业师范底蕴深厚,师范生教学能力突出,物理专业基础扎实,在国家级及省级赛事中屡获佳绩。
二、培养目标
本专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,立足湖南、面向全国,积极推进“师范+科技”融合发展,着力培养师德高尚、教育情怀深厚、物理专业基础扎实、熟悉物理探究过程和方法、掌握中学教育理论、在教学能力方面训练有素、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、能够胜任中学物理教育教学的骨干教师。
本专业对所培养学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的预期目标是:
1.师德高尚,奉献教育
拥护党的领导,热爱物理教育事业,以立德树人为己任,富有人文情怀和奉献精神,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,做到以德立身、以德立教。
2.学养深厚,精于教学
具有扎实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,具备数学、英语、计算机等综合知识素养,深刻理解物理课程标准,能够综合运用教育理论、信息技术等手段,进行教学设计,熟练驾驭物理课堂教学。
3.以生为本,善于育人
德育管理能力强,掌握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,以及班级组织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,理解物理教学的育人功能,具有良好的组织、协调、沟通能力和综合育人能力,能示范性地开展班级指导工作。
4.精研善思,协同发展
自主学习能力强、具有强烈的专业发展意识与明晰的专业发展规划,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以反思、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研究素养,能够根据学生特点和基础教育规律创新教学研究方法,具有基础教育领域开拓创新的潜力,具备较好的组织管理和较强的协作精神。
三、毕业要求
1、师德规范
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、政治认同、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,以立德树人为己任。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,增强依法执教意识,具有正确的教育教学观,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实学识、有仁爱之心的中学物理教师。
1.1【理想信念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较强的思想认同、政治认同、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,具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。
1.2【依法执教】具有依法执教意识,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,尊重中学生的合法权益,了解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》、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》等法律法规,恪守学术道德规范。
1.3【为人师表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以立德树人为己任。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实学识、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。
2、教育情怀
热爱中学教育事业,理解基础教育工作的价值,认可中学物理教师的意义和专业性,具有积极的情感、端正的态度、正确的价值观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,重视学生的知识、能力与品德的全面协调发展,尊重学生人格,富有爱心、责任心,工作细心、耐心,以引领中学生成长成才为己任。
2.1【教师情怀】热爱中学教育事业,具有强烈的从教意愿,充分认识中学物理教师专业性的内涵要求,认可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,对自己从事教师职业有自豪感和荣誉感。
2.2【关爱学生】具有人文底蕴以及求真务实、批判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,尊重学生人格,富有爱心、责任心,关爱学生,能成为学生知识、学习科学、能力与品德全面协调发展的引路人。
3、学科素养
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、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,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,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,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应用能力。理解数学、计算机和英语等跨学科知识对物理学专业发展的重要性,了解物理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,理解物理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价值。
3.1【物理学基础知识】扎实掌握力、热、电、光、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;掌握普通物理实验、近代物理实验的基本实验技能,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;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探究方法。
3.2【学科核心知识】掌握物理学更高层次的理论力学、电动力学、量子力学、热力学和统计物理、固体物理等核心物理知识和体系,进一步深入理解物理学知识体系及其基本思想和方法。
3.3【跨学科素养】具备本专业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;熟练掌握一门外语,具有一定的听、说、读、写能力;熟悉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,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常用计算机软件;具有自学、学习科学前沿、获取和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。
3.4【学科运用能力】理解物理模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,具备一定的融合物理、材料和计算机等相关领域的交叉学习能力,具备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。
4、教学能力
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,以及物理学紧密联系生产、生活的特点,应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物理教学设计、教学实施、教学评价与教学改进,并依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进行反思与提升,获得教学体验,具备物理教学基本技能如三字一话、课程标准、信息技术等,能够准确把握物理课程标准内涵和要点,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。
4.1【学科教学知识和技能】掌握物理学科教学的基础知识、物理教育理论与规律;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,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物理学习规律;掌握教学基本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。
4.2【学科教学能力】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物理认知特点,具有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,能够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进行物理教学设计、教学实施与教学改进,获得教学体验的能力。
4.3【教研能力】充分认识教学研究对中学物理教学的促进作用,通过教育研习等实践环节了解中学物理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,并具有初步从事中学物理教学研究的能力。
5、班级管理
理解中学德育原理和方法,掌握班级建设与管理的工作规律与基本方法;掌握班集体建设、班级教育活动组织、综合素质评价等班级常规工作;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,参与德育、安全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,获得积极体验。
5.1【管理理念】充分认识德育的重要作用,了解中学德育目标、原理、内容与方法;掌握班级建设与管理的原理和原则、基本策略与基本方法,在参与班级组建、班级活动组织、中学生发展指导、综合素质评价、与家长沟通合作等班主任工作中,获得积极体验。
5.2【管理技能】在教育实践中担任或者协助班主任工作,初步具备对班级进行有序管理和有序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。能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,较合理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。
6、综合育人
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、思想品格培育、人格塑造的规律。理解物理学科育人的功能,能够应用物理学核心课程进行课程思政,具有综合育人的基本素养和初步体验。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等第二课堂的育人内涵和方法,参与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等教育实践活动,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。
6.1【学科育人】能够基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,利用物理学核心课程思政,培育学生人格。理解学科育人的价值,掌握物理学科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价值观,初步掌握学科育人的内容、途径和方法,能够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。
6.2【实践育人】能在教育实践中,有效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或者社团活动,参与整合物理教学、文化建设、主题教育、劳动实践等活动,获得综合育人的初步经验。
7、学会反思
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,具有一定的终身学习与物理学发展意识,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,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,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,拥有一定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。了解国内外中学物理教育改革发展动态,能够主动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,进行学习并制定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。
7.1【反思改进】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,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,能够对中学物理教学活动进行合理地评价与反思,能利用批判性思维方法,分析和解决教学育人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。
7.2【创新发展】具有创新发展意识,了解国内外物理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动态,能够根据新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主动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,并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,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。
8、沟通合作
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,在课内外学习中表现出团队协作精神。系统掌握团队协作的知识与技能,具有小组合作学习、专题研讨或团队互动的经历,具有与学生、同事、家长沟通交流的能力与实践体验。认识人际沟通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,掌握沟通交流技能,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。
8.1【团队精神】理解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作用,并充分认识团队合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,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,能够有意识地参与或组织小组合作学习。
8.2【沟通能力】掌握沟通合作的技能和方法,了解团队协作的相关知识,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。具有小组合作学习、专题研讨或团队互动的经历,具有与学生、同事、家长沟通交流的能力与实践体验。
四、主干学科
物理学、教育学。
五、修业年限
四年制3-6年。
六、授予学位
理学学士学位。
七、学时与学分分布及要求
(一)学时与学分分布
课程学时学分分布分别见表1:
表1 课程学时与学分分布表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|
(二)应完成学分要求
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60学分方可毕业,其中必修133学分,选修27学分(含通识教育选修课程12学分,各学期学分分布见表2)。
表2 各学期学分分布表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|
(三)教师教育类课程结构与学分分布表
表3 湖南科技大学教师教育类课程结构与学分分布表
模块 |
性质 |
课程类别 |
开课单位 |
学分 |
学分小计 |
专业课程 |
必修 |
现代教育学 |
教育学院 |
2 |
16.5学分 |
必修 |
教育心理学B |
教育学院 |
2 |
||
必修 |
现代教育技术 |
教育学院 |
1.5 |
||
必修 |
教育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 |
教育学院 |
1 |
||
必修 |
教师口语训练 |
人文学院 |
1 |
||
必修 |
三笔字 |
人文学院、物电学院 |
1 |
||
必修 |
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|
物电学院 |
2 |
||
必修 |
中学物理教学设计与实践 |
物电学院 |
2 |
||
必修 |
人工智能+中学物理研究 |
物电学院 |
1.5 |
||
必修 |
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 |
马克思主义学院 |
1 |
||
必修 |
德育与班级管理 |
物电学院 |
1.5 |
||
选修 |
中学物理竞赛研究; 高考试题分析与研究; 中学物理教学测量与评价; 中学物理实验研究; 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; 中学物理教学资源开发与实践 |
物电学院 |
每门1-2 学分 |
2学分 |
八、培养方案进程安排
(一)培养方案进程总表(见附表1)
(二)培养方案进程表(见附表2、附表3)
(三)学位课程设置表(见附表4)
九、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矩阵(见附表5)
十、课程设置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(见附表6)
十一、课程设置与“五育”的对应关系矩阵(见附表7)
附表1:
物理学专业培养方案进程总表
时间分配表(周)
学年度/周次 |
1 |
2 |
3 |
4 |
5 |
6 |
7 |
8 |
9 |
10 |
11 |
12 |
13 |
14 |
15 |
16 |
17 |
18 |
19 |
20 |
21 |
22 |
机动 |
入学教育 |
军训 |
理论教学 |
毕业教育 |
考试 |
技能训练 |
教学实习 |
教育实习 |
劳动 |
毕业论文 |
认识实习 |
社会实践 |
毕业答辩 |
总计 |
备注 |
|
一学年 |
一 |
★ |
★ |
★ |
⊙,L |
L |
L |
L,◆ |
L |
L |
L |
L |
L |
L |
L |
L |
L |
L |
L |
♀,K |
K |
0.5 |
0.5 |
3.0 |
14.0 |
1.5 |
0.5 |
20.0 |
|||||||||||
二 |
L |
L |
L |
L |
L |
L |
L,◆ |
L |
L |
L |
L |
L |
L |
L |
L |
L |
L |
L |
♀,K |
K |
¤ |
¤ |
0.5 |
17.5 |
1.5 |
0.5 |
2.0 |
22.0 |
|||||||||||
二学年 |
一 |
L |
L |
L |
L |
L |
L |
L,◆ |
L |
L |
L |
L |
L |
L |
L |
L |
L |
L |
L |
♀,K |
K |
0.5 |
17.5 |
1.5 |
0.5 |
20.0 |
|||||||||||||
二 |
L |
L |
L |
L |
L |
L |
L,◆ |
L |
L |
L |
L |
L |
L |
L |
L |
L |
L |
L |
♀,K |
K |
0.5 |
17.5 |
1.5 |
0.5 |
20.0 |
||||||||||||||
三学年 |
一 |
L |
L |
L |
L |
L |
L |
L,◆ |
L |
L |
L |
L |
L |
L |
L |
L |
L |
L |
L |
♀,K |
K |
0.5 |
17.5 |
1.5 |
0.5 |
20.0 |
|||||||||||||
二 |
L |
L |
L,G |
L,G |
L |
L |
L,◆ |
L |
L,》 |
L,》 |
L |
L |
L |
L |
L |
L |
L |
L |
♀,K |
K |
0.5 |
15.5 |
1.5 |
1.0 |
0.5 |
1.0 |
20.0 |
||||||||||||
四学年 |
一 |
☆ |
☆ |
☆ |
☆ |
☆ |
☆ |
☆,◆ |
☆ |
☆ |
☆ |
☆ |
☆ |
☆ |
☆ |
L |
L |
L |
L |
♀,K |
K |
0.5 |
4.0 |
1.5 |
13.5 |
0.5 |
20.0 |
||||||||||||
二 |
习 |
习 |
文 |
文 |
文 |
文 |
◆,文 |
文 |
文 |
文 |
文 |
文 |
文 |
文 |
文 |
文 |
# |
√ |
1.0 |
2.0 |
0.5 |
13.5 |
1.0 |
18.0 |
|||||||||||||||
合计 |
3.5 |
0.5 |
3.0 |
103.5 |
1.0 |
10.5 |
1.0 |
2.0 |
13.5 |
4.0 |
13.5 |
1.0 |
2.0 |
1.0 |
160.0 |
符号说明: |
♀机动 |
⊙入学教育 |
★军训 |
L理论教学 |
√毕业教育 |
K考试 |
@课程设计 |
⊥金工实习 |
=假期 |
▲学年论文 |
G技能训练 |
~毕业设计 |
!毕业鉴定 |
/毕业实习 |
S写生 |
习教学实习 |
|
Τ教材教法 |
☆教育实习 |
技技能教育实习 |
◎专题讲座 |
◆劳动 |
文毕业论文 |
△社会调查 |
》认识实习 |
|
Ε专业实验或实习 |
×生产实习 |
¤社会实践 |
〒专业实习 |
◇综合实践 |
※电工电子实习 |
〓电工技术实习 |
#毕业答辩 |
附表2:
物理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
课程体系 |
修读性质 |
课程编码 |
课程名称 |
学分 |
学时 |
学时分配 |
各学期学分分配 |
考核方式 |
开课 单位 |
备注 |
|||||||||||||||
理论 |
实践 |
线上 |
周 学时 |
1 |
2 |
3 |
4 |
5 |
6 |
7 |
8 |
||||||||||||||
通识教育课程 |
必修 |
2500001020 |
形势与政策 |
2 |
32 |
24 |
8 |
0 |
2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2 |
考查 |
马克思主义学院 |
||||||
2500003030 |
中国近现代史纲要* |
3 |
48 |
28 |
8 |
12 |
4 |
3 |
考试 |
马克思主义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0002030 |
思想道德与法治* |
3 |
48 |
28 |
8 |
12 |
4 |
3 |
考试 |
马克思主义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0004030 |
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* |
3 |
48 |
28 |
8 |
12 |
4 |
3 |
考试 |
马克思主义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0005030 |
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* |
3 |
48 |
28 |
8 |
12 |
4 |
3 |
考试 |
马克思主义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0006030 |
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* |
3 |
48 |
28 |
8 |
12 |
4 |
3 |
考试 |
马克思主义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0153010 |
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 |
1 |
16 |
8 |
8 |
0 |
2 |
1 |
考查 |
马克思主义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0008010 |
国家安全教育 |
1 |
16 |
4 |
6 |
6 |
2 |
1 |
考查 |
马克思主义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0148030 |
大学外语(1)* |
3 |
48 |
48 |
0 |
0 |
4 |
3 |
考试 |
外语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0149030 |
大学外语(2)* |
3 |
48 |
48 |
0 |
0 |
4 |
3 |
考试 |
外语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0015010 |
大学体育(1) |
1 |
32 |
16 |
16 |
0 |
2 |
1 |
考试 |
体育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0016010 |
大学体育(2) |
1 |
32 |
16 |
16 |
0 |
2 |
1 |
考试 |
体育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0017010 |
大学体育(3) |
1 |
32 |
16 |
16 |
0 |
2 |
1 |
考试 |
体育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0018010 |
大学体育(4) |
1 |
32 |
16 |
16 |
0 |
2 |
1 |
考试 |
体育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0020010 |
军事理论 |
1 |
36 |
16 |
20 |
0 |
2 |
1 |
考查 |
军事教研室 |
|||||||||||||||
2500021010 |
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 |
1 |
32 |
16 |
16 |
0 |
2 |
1 |
考查 |
学生工作部 |
|||||||||||||||
2500022010 |
1 |
40 |
24 |
16 |
0 |
4—>2 |
1 |
考查 |
学生工作部 |
||||||||||||||||
2500023010 |
创业基础 |
1 |
32 |
16 |
16 |
0 |
2 |
1 |
考查 |
创新创业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0026000 |
劳动 |
0 |
32 |
32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0 |
考查 |
物电学院 |
||||||||||
小计 |
33 |
700 |
408 |
226 |
66 |
10 |
7 |
5 |
4 |
0 |
5 |
0 |
2 |
||||||||||||
学 科 基 础 课 程 |
必修 |
2500055045 |
高等数学A(1) |
4.5 |
72 |
72 |
0 |
0 |
6 |
4.5 |
考试 |
数学学院 |
|||||||||||||
2501651035 |
力学* |
3.5 |
56 |
56 |
0 |
0 |
4 |
3.5 |
考试 |
物电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0049020 |
C语言程序设计A |
2 |
32 |
32 |
0 |
0 |
4 |
2 |
考试 |
计算机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0050010 |
C语言程序设计A实验 |
1 |
24 |
0 |
24 |
0 |
2 |
1 |
考查 |
计算机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0056050 |
高等数学A(2) |
5 |
80 |
80 |
0 |
0 |
6 |
5 |
考试 |
数学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1656035 |
电磁学* |
3.5 |
56 |
56 |
0 |
0 |
4 |
3.5 |
考试 |
物电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0062020 |
线性代数B |
2 |
32 |
32 |
0 |
0 |
4 |
2 |
考试 |
数学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0167010 |
三笔字 |
1 |
30 |
0 |
30 |
0 |
2 |
1 |
考查 |
人文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1784025 |
热学* |
2.5 |
40 |
40 |
0 |
0 |
4 |
2.5 |
考试 |
物电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1787035 |
光学* |
3.5 |
56 |
56 |
0 |
0 |
4 |
3.5 |
考试 |
物电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1788030 |
原子物理学* |
3 |
48 |
48 |
0 |
0 |
4 |
3 |
考试 |
物电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1791015 |
人工智能+中学物理研究* |
1.5 |
24 |
24 |
0 |
0 |
2 |
1.5 |
考试 |
物电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1794015 |
计算物理基础 |
1.5 |
24 |
16 |
0 |
8 |
4 |
1.5 |
考查 |
物电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0166010 |
教师口语训练 |
1 |
30 |
0 |
30 |
0 |
2 |
1 |
考查 |
人文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0079020 |
现代教育学* |
2 |
32 |
32 |
0 |
0 |
2 |
2 |
考试 |
教育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1797035 |
数学物理方法 |
3.5 |
56 |
56 |
0 |
0 |
4 |
3.5 |
考试 |
物理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0082010 |
教育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 |
1 |
16 |
16 |
0 |
0 |
2 |
1 |
考试 |
教育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0081015 |
现代教育技术 |
1.5 |
24 |
16 |
8 |
0 |
2 |
1.5 |
考试 |
教育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0078015 |
德育与班级管理 |
1.5 |
24 |
24 |
0 |
0 |
2 |
1.5 |
考查 |
物电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0080020 |
教育心理学B |
2 |
32 |
32 |
0 |
0 |
2 |
2 |
考试 |
教育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小计 |
47 |
788 |
688 |
92 |
8 |
11 |
11.5 |
13 |
5.5 |
2.5 |
3.5 |
0 |
0 |
||||||||||||
必修 |
2501802030 |
理论力学* |
3 |
48 |
48 |
0 |
0 |
4 |
3 |
考试 |
物电学院 |
||||||||||||||
2501805020 |
中学物理教学设计与实践 |
2 |
32 |
24 |
8 |
0 |
2 |
2 |
考查 |
物电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1809020 |
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|
2 |
32 |
24 |
8 |
0 |
2 |
2 |
考查 |
物电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1814030 |
热力学与统计物理* |
3 |
48 |
48 |
0 |
0 |
4 |
3 |
考试 |
物电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1819015 |
物理课程与教学论* |
1.5 |
24 |
24 |
0 |
0 |
4 |
1.5 |
考试 |
物电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1828035 |
电动力学* |
3.5 |
56 |
56 |
0 |
0 |
4 |
3.5 |
考试 |
物电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1829035 |
量子力学I* |
3.5 |
56 |
56 |
0 |
0 |
4 |
3.5 |
考试 |
物电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1831025 |
固体物理学 |
2.5 |
40 |
40 |
0 |
0 |
4 |
2.5 |
考试 |
物电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小计 |
21 |
336 |
320 |
16 |
0 |
0 |
0 |
0 |
5 |
10 |
6 |
0 |
0 |
||||||||||||
2501834015 |
高考试题分析与研究 |
1.5 |
24 |
24 |
0 |
0 |
4 |
1.5 |
考查 |
物电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1855015 |
中学物理教学测量与评价 |
1.5 |
24 |
24 |
0 |
0 |
4 |
1.5 |
考查 |
物电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1858015 |
电工学 |
1.5 |
24 |
24 |
0 |
0 |
4 |
1.5 |
考查 |
物电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1869015 |
电子技术基础 |
1.5 |
24 |
24 |
0 |
0 |
4 |
1.5 |
考查 |
物电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1873015 |
中学物理竞赛研究 |
1.5 |
24 |
24 |
0 |
0 |
4 |
1.5 |
考查 |
物电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1876015 |
中学物理实验研究 |
1.5 |
24 |
0 |
24 |
0 |
4 |
1.5 |
考查 |
物电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1880015 |
物理教育论文写作 |
1.5 |
24 |
16 |
8 |
0 |
4 |
1.5 |
考查 |
物电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1895015 |
中学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基础 |
1.5 |
24 |
24 |
0 |
0 |
4 |
1.5 |
考查 |
物电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1883015 |
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 |
1.5 |
24 |
24 |
0 |
0 |
4 |
1.5 |
考查 |
物电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1886015 |
物理学史和物理学方法论 |
1.5 |
24 |
24 |
0 |
0 |
4 |
1.5 |
考查 |
物电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1889015 |
中学物理教学资源开发与实践 |
1.5 |
24 |
8 |
16 |
0 |
4 |
1.5 |
考查 |
物电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1899015 |
凝聚态物理导论 |
1.5 |
24 |
24 |
0 |
0 |
4 |
1.5 |
考查 |
物电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1905015 |
量子光学导论 |
1.5 |
24 |
24 |
0 |
0 |
4 |
1.5 |
考查 |
物电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1907015 |
物理学研究前沿讲座 |
1.5 |
24 |
24 |
0 |
0 |
4 |
1.5 |
考查 |
物电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1910015 |
粒子与核物理 |
1.5 |
24 |
24 |
0 |
0 |
4 |
1.5 |
考查 |
物电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1911015 |
材料物理 |
1.5 |
24 |
24 |
0 |
0 |
4 |
1.5 |
考查 |
物电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1912015 |
引力论与宇宙学 |
1.5 |
24 |
24 |
0 |
0 |
4 |
1.5 |
考查 |
物电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1914015 |
量子力学II |
1.5 |
24 |
24 |
0 |
0 |
4 |
1.5 |
考查 |
物电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1916015 |
专业英语 |
1.5 |
24 |
24 |
0 |
0 |
4 |
1.5 |
考查 |
物电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2501919015 |
半导体器件 |
1.5 |
24 |
24 |
0 |
0 |
4 |
1.5 |
考查 |
物电学院 |
|||||||||||||||
小计 |
15 |
240 |
192 |
48 |
0 |
0 |
0 |
3 |
4.5 |
4.5 |
1.5 |
1.5 |
0 |
||||||||||||
应修专业选修课不少于15学分。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通识教育课程 |
选修 |
应修通识教育课程选修课程(含线上线下通识教育课程、创新与技能学分认定(含素质拓展课程))不少于12学分,其中艺术审美类课程不少于2学分,创新与技能学分认定课程不超过4.5学分。。 |
附表3:
物理学专业集中实践环节设置表
序号 |
课程编码 |
课程名称 |
学分 |
周数 |
开设 学期 |
开课单位 |
修读性质 |
考核方式 |
2500019000 |
0 |
3 |
1 |
军事教研室 |
必修 |
考查 |
||
2 |
2500024000 |
0 |
0.5 |
1 |
物电学院 |
必修 |
考查 |
|
3 |
2500007010 |
社会实践 |
1 |
2 |
2 |
马克思主义学院 |
必修 |
考查 |
4 |
2500025000 |
0 |
1 |
8 |
物电学院 |
必修 |
考查 |
|
5 |
2500013000 |
大学外语实践 |
0 |
1 |
2 |
外语学院 |
必修 |
考查 |
6 |
2502903010 |
物理教育见习 |
1 |
2 |
6 |
物电学院 |
必修 |
考查 |
7 |
2502905110 |
物理教育实习 |
11 |
14 |
7 |
物电学院 |
必修 |
考查 |
8 |
2502907010 |
物理教育研习 |
1 |
2 |
8 |
物电学院 |
必修 |
考查 |
9 |
2500073010 |
基础物理实验I |
1 |
1 |
2 |
物电学院 |
必修 |
考查 |
10 |
2500074010 |
基础物理实验II |
1 |
1 |
3 |
物电学院 |
必修 |
考查 |
11 |
2502905110 |
近代物理实验 |
2 |
2 |
6 |
物电学院 |
必修 |
考查 |
12 |
2502931020 |
物理教学技能训练 |
2 |
2 |
6 |
物电学院 |
必修 |
考查 |
13 |
2502935020 |
物理实验综合训练 |
2 |
2 |
5 |
物电学院 |
必修 |
考查 |
14 |
2502951000 |
毕业答辩 |
0 |
1 |
8 |
物电学院 |
必修 |
考查 |
15 |
2502945100 |
物理毕业设计(论文) |
10 |
14 |
8 |
物电学院 |
必修 |
考查 |
合计: |
32.0 |
48.5 |
附表4:
物理学专业学位课程设置表
序号 |
课程 编码 |
课程名称 |
学分 |
总 学时 |
开设 学期 |
开课单位 |
考核 方式 |
备注 |
1 |
2500002030 |
思想道德与法治* |
3 |
48 |
1 |
马克思主义学院 |
考试 |
通识教育 |
2 |
2500003030 |
中国近现代史纲要* |
3 |
48 |
2 |
马克思主义学院 |
考试 |
通识教育 |
3 |
2500004030 |
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* |
3 |
48 |
3 |
马克思主义学院 |
考试 |
通识教育 |
4 |
2500005030 |
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* |
3 |
48 |
4 |
马克思主义学院 |
考试 |
通识教育 |
5 |
2500006030 |
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* |
3 |
48 |
6 |
马克思主义学院 |
考试 |
通识教育 |
6 |
2500009025 |
大学外语(1) * |
3 |
48 |
1 |
外国语学院 |
考试 |
通识教育 |
7 |
2500010035 |
大学外语(2) * |
3 |
48 |
2 |
外国语学院 |
考试 |
通识教育 |
8 |
2500148030 |
人工智能+中学物理研究* |
1.5 |
24 |
3 |
师范学院 |
考试 |
学科基础 |
9 |
2501651035 |
力学* |
3.5 |
56 |
1 |
物电学院 |
考试 |
|
10 |
2501656035 |
电磁学* |
3.5 |
56 |
2 |
物电学院 |
考试 |
|
11 |
2501784025 |
热学* |
2.5 |
40 |
3 |
物电学院 |
考试 |
|
12 |
2501787035 |
光学* |
3.5 |
56 |
3 |
物电学院 |
考试 |
|
13 |
2501802030 |
理论力学* |
3 |
48 |
4 |
物电学院 |
考试 |
|
14 |
2501788030 |
原子物理学* |
3 |
48 |
4 |
物电学院 |
考试 |
|
15 |
2501814030 |
热力学与统计物理* |
3 |
48 |
5 |
物电学院 |
考试 |
|
16 |
2501828035 |
电动力学* |
3.5 |
56 |
5 |
物电学院 |
考试 |
|
17 |
2501829035 |
量子力学I* |
3.5 |
56 |
6 |
物电学院 |
考试 |
|
18 |
2501819015 |
物理课程与教学论* |
1.5 |
24 |
5 |
物电学院 |
考试 |
|
19 |
2500079020 |
现代教育学* |
2 |
32 |
4 |
教育学院 |
考试 |
|
合计: |
55 |
880.0 |
附表5:
物理学专业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矩阵
毕业要求 |
指标点 |
培养目标1 |
培养目标2 |
培养目标3 |
培养目标4 |
1、师德规范 |
1.1【理想信念】 |
H |
L |
M |
M |
1.2【依法执教】 |
H |
L |
M |
L |
|
1.3【为人师表】 |
H |
M |
M |
L |
|
2、教育情怀 |
2.1【教师情怀】 |
H |
M |
M |
L |
2.2【关爱学生】 |
H |
M |
H |
L |
|
3、学科素养 |
3.1【物理学基础知识】 |
H |
H |
M |
L |
3.2【学科核心知识】 |
H |
H |
M |
L |
|
3.3【跨学科素养】 |
H |
H |
L |
M |
|
3.4【学科运用能力】 |
H |
H |
M |
M |
|
4、教学能力 |
4.1【学科教学知识和技能】 |
H |
H |
M |
L |
4.2【学科教学能力】 |
H |
H |
M |
L |
|
4.3【教研能力】 |
H |
M |
L |
H |
|
5、班级管理 |
5.1【管理理念】 |
H |
M |
H |
L |
5.2【管理技能】 |
H |
M |
H |
L |
|
6、综合育人 |
6.1【学科育人】 |
H |
M |
H |
L |
6.2【实践育人】 |
H |
M |
M |
L |
|
7、学会反思 |
7.1【反思改进】 |
H |
M |
L |
H |
7.2【创新发展】 |
H |
L |
M |
H |
|
8、沟通合作 |
8.1【团队精神】 |
H |
M |
M |
L |
8.2【沟通能力】 |
H |
M |
M |
M |
注: 符号 H、M、L 分别表示各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强度,H-强 ,M-中,L-弱。
附表6:
表6 物理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
课程名称/毕业要求 |
1师德规范 |
2教育情怀 |
3学科素养 |
4教学能力 |
5班级指导 |
6综合育人 |
7学会反思 |
8沟通合作 |
||||||||||||
1.1 |
1.2 |
1.3 |
2.1 |
2.2 |
3.1 |
3.2 |
3.3 |
3.4 |
4.1 |
4.2 |
4.3 |
5.1 |
5.2 |
6.1 |
6.2 |
7.1 |
7.2 |
8.1 |
8.2 |
|
军事理论 |
H |
M |
||||||||||||||||||
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 |
M |
M |
M |
H |
||||||||||||||||
形势与政策 |
H |
M |
||||||||||||||||||
入学教育 |
H |
H |
M |
M |
||||||||||||||||
毕业教育 |
H |
H |
M |
M |
M |
|||||||||||||||
毕业答辩 |
H |
M |
H |
M |
||||||||||||||||
大学外语(1) |
H |
M |
M |
|||||||||||||||||
大学外语(2) |
H |
M |
M |
|||||||||||||||||
大学外语实践 |
M |
L |
H |
|||||||||||||||||
大学体育(1) |
H |
M |
||||||||||||||||||
大学体育(2) |
H |
M |
||||||||||||||||||
大学体育(3) |
H |
M |
||||||||||||||||||
大学体育(4) |
H |
M |
||||||||||||||||||
创业基础 |
H |
M |
||||||||||||||||||
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 |
M |
M |
M |
H |
||||||||||||||||
思想道德与法治 |
H |
H |
M |
M |
||||||||||||||||
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|
H |
H |
M |
M |
M |
|||||||||||||||
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|
H |
H |
M |
M |
M |
|||||||||||||||
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|
H |
H |
M |
|||||||||||||||||
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 |
H |
H |
M |
|||||||||||||||||
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|
H |
H |
M |
M |
M |
|||||||||||||||
国家安全教育 |
H |
H |
M |
M |
||||||||||||||||
高等数学A(1) |
H |
M |
M |
|||||||||||||||||
高等数学A(2) |
H |
M |
M |
|||||||||||||||||
力学 |
H |
H |
M |
|||||||||||||||||
电磁学 |
H |
H |
M |
|||||||||||||||||
热学 |
H |
H |
M |
|||||||||||||||||
原子物理学 |
H |
H |
M |
|||||||||||||||||
光学 |
H |
H |
M |
|||||||||||||||||
数学物理方法 |
H |
H |
M |
|||||||||||||||||
理论力学 |
H |
M |
M |
|||||||||||||||||
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|
H |
M |
M |
|||||||||||||||||
电动力学 |
H |
M |
M |
|||||||||||||||||
量子力学I |
H |
M |
M |
|||||||||||||||||
固体物理学 |
H |
M |
M |
|||||||||||||||||
计算物理基础 |
H |
M |
M |
|||||||||||||||||
物理学史和物理学方法论 |
H |
H |
M |
|||||||||||||||||
三笔字 |
H |
M |
||||||||||||||||||
教师口语训练 |
H |
M |
||||||||||||||||||
教育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 |
H |
M |
M |
|||||||||||||||||
教育心理学B |
M |
H |
M |
|||||||||||||||||
现代教育学 |
H |
M |
M |
|||||||||||||||||
德育与班级管理 |
M |
H |
H |
M |
||||||||||||||||
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|
M |
H |
M |
|||||||||||||||||
现代教育技术 |
H |
M |
||||||||||||||||||
军事技能训练 |
M |
L |
H |
|||||||||||||||||
社会实践 |
M |
H |
M |
|||||||||||||||||
C语言程序设计A |
H |
H |
M |
M |
||||||||||||||||
C语言程序设计A实验 |
H |
H |
M |
H |
||||||||||||||||
普通物理学实验A(1) |
H |
M |
M |
|||||||||||||||||
普通物理学实验A(2) |
H |
M |
M |
|||||||||||||||||
物理实验综合训练 |
H |
H |
||||||||||||||||||
近代物理实验 |
H |
H |
||||||||||||||||||
物理教学技能训练 |
M |
H |
M |
|||||||||||||||||
物理教育见习 |
H |
H |
H |
M |
L |
|||||||||||||||
劳动 |
H |
M |
M |
|||||||||||||||||
物理教育实习 |
H |
H |
H |
H |
M |
H |
H |
M |
L |
|||||||||||
物理毕业设计(论文) |
M |
H |
M |
H |
||||||||||||||||
物理教育研习 |
H |
M |
H |
M |
||||||||||||||||
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|
H |
H |
M |
|||||||||||||||||
中学物理教学设计与实践 |
M |
M |
H |
H |
||||||||||||||||
人工智能+中学物理研究 |
M |
H |
||||||||||||||||||
高考试题分析与研究 |
H |
H |
||||||||||||||||||
中学物理教学测量与评价 |
H |
M |
H |
|||||||||||||||||
电工学 |
H |
M |
||||||||||||||||||
电子技术基础 |
H |
M |
||||||||||||||||||
中学物理竞赛研究 |
H |
M |
||||||||||||||||||
中学物理实验研究 |
H |
H |
M |
|||||||||||||||||
物理教育论文写作 |
H |
H |
M |
|||||||||||||||||
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 |
H |
H |
||||||||||||||||||
中学物理教学资源开发与实践 |
H |
M |
H |
|||||||||||||||||
中学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基础 |
H |
M |
||||||||||||||||||
凝聚态物理导论 |
H |
H |
||||||||||||||||||
量子光学导论 |
H |
H |
||||||||||||||||||
物理学研究前沿讲座 |
H |
H |
||||||||||||||||||
粒子与核物理 |
H |
H |
||||||||||||||||||
材料物理 |
H |
H |
||||||||||||||||||
引力论与宇宙学 |
H |
H |
||||||||||||||||||
量子力学II |
H |
H |
||||||||||||||||||
专业英语 |
H |
H |
||||||||||||||||||
半导体器件 |
H |
H |
注: 符号 H、M、L 分别表示开设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,H-强 ,M-中,L-弱。
附表7:
物理学专业课程设置与“五育”的对应关系矩阵
课程名称/五育 |
德 |
智 |
体 |
美 |
劳 |
军事理论 |
H |
H |
/ |
/ |
/ |
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 |
H |
M |
L |
M |
L |
形势与政策 |
H |
M |
L |
L |
L |
大学外语(1) |
H |
H |
L |
M |
L |
大学外语(2) |
H |
H |
L |
M |
L |
大学外语实践 |
H |
H |
L |
M |
L |
大学体育(1) |
H |
M |
H |
L |
M |
大学体育(2) |
H |
M |
H |
L |
M |
大学体育(3) |
H |
M |
H |
M |
L |
大学体育(4) |
H |
M |
H |
M |
L |
创业基础 |
H |
H |
L |
L |
L |
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 |
H |
M |
M |
L |
H |
思想道德与法治 |
H |
M |
L |
L |
L |
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|
H |
M |
L |
L |
L |
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|
H |
M |
L |
L |
L |
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|
H |
M |
L |
L |
L |
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 |
H |
M |
L |
L |
L |
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|
H |
M |
L |
L |
M |
国家安全教育 |
H |
M |
M |
L |
L |
军事技能训练 |
H |
/ |
H |
/ |
H |
社会实践 |
H |
L |
L |
L |
M |
入学教育 |
H |
M |
L |
M |
L |
毕业教育 |
H |
M |
L |
M |
L |
毕业答辩 |
H |
M |
L |
M |
L |
高等数学A(1) |
H |
H |
L |
H |
L |
高等数学A(2) |
H |
H |
L |
H |
L |
线性代数B |
H |
H |
L |
H |
L |
力学 |
H |
H |
L |
H |
L |
电磁学 |
H |
H |
L |
H |
L |
热学 |
H |
H |
L |
H |
L |
原子物理学 |
H |
H |
L |
H |
L |
光学 |
H |
H |
L |
H |
L |
数学物理方法 |
H |
H |
L |
H |
L |
理论力学 |
H |
H |
L |
H |
L |
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|
H |
H |
L |
H |
L |
电动力学 |
H |
H |
L |
H |
L |
量子力学I |
H |
H |
L |
H |
L |
固体物理学 |
H |
H |
L |
H |
L |
计算物理基础 |
H |
H |
L |
H |
M |
物理学史和物理学方法论 |
H |
M |
L |
H |
L |
C语言程序设计A |
H |
H |
L |
M |
L |
C语言程序设计A实验 |
H |
H |
L |
M |
M |
三笔字 |
H |
M |
M |
H |
M |
教师口语训练 |
H |
M |
L |
H |
M |
教育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 |
H |
M |
L |
M |
L |
教育心理学B |
H |
H |
L |
M |
L |
现代教育学 |
H |
M |
L |
H |
L |
德育与班级管理 |
H |
H |
L |
H |
M |
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|
H |
H |
L |
M |
L |
现代教育技术 |
H |
M |
L |
H |
L |
普通物理学实验A(1) |
H |
M |
H |
M |
M |
普通物理学实验A(2) |
H |
M |
H |
M |
M |
物理实验综合训练 |
H |
M |
H |
M |
M |
近代物理实验 |
H |
M |
H |
M |
M |
物理教学技能训练 |
H |
M |
H |
M |
M |
物理教育见习 |
H |
H |
H |
H |
H |
劳动 |
M |
L |
H |
H |
H |
物理教育实习 |
H |
H |
H |
H |
H |
物理毕业设计(论文) |
H |
H |
M |
M |
M |
物理教育研习 |
H |
H |
L |
H |
M |
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|
H |
H |
L |
H |
L |
中学物理教学设计与实践 |
H |
H |
L |
H |
M |
人工智能+中学物理研究 |
H |
H |
L |
H |
L |
高考试题分析与研究 |
H |
H |
L |
H |
L |
中学物理教学测量与评价 |
H |
H |
L |
H |
L |
电工学 |
H |
H |
M |
H |
M |
电子技术基础 |
H |
H |
L |
H |
L |
中学物理竞赛研究 |
H |
H |
L |
H |
L |
中学物理实验研究 |
H |
M |
H |
M |
M |
物理教育论文写作 |
H |
H |
L |
H |
L |
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 |
H |
M |
M |
H |
M |
中学物理教学资源开发与实践 |
H |
M |
M |
H |
M |
中学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基础 |
H |
H |
L |
H |
L |
凝聚态物理导论 |
H |
H |
L |
H |
L |
量子光学导论 |
H |
H |
L |
H |
L |
物理学研究前沿讲座 |
H |
H |
L |
H |
L |
粒子与核物理 |
H |
H |
L |
H |
L |
材料物理 |
H |
H |
L |
H |
L |
引力论与宇宙学 |
H |
H |
L |
H |
L |
量子力学II |
H |
H |
L |
H |
L |
专业英语 |
H |
H |
L |
M |
L |
半导体器件 |
H |
H |
L |
H |
L |
注: 符号 H、M、L 分别表示开设课程对“五育”的支撑强度,H-强 ,M-中,L-弱。